生态 生机 生活——记咸阳高新区咸平路道路改造项目

发布时间:2025-06-19     字体大小:    

一、工程概况
咸平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高新区,以现代、简约、自然的景观风格打造咸阳高新区门户走廊,南起西宝高速咸阳西出入口,北至宝泉路,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改造、道路绿化带、两侧带状公园绿地、互通绿化、细柳公园及基础配套设施等。项目全长3.34公里。



二、设计理念

生态-平衡城市发展和道路绿地空间环境,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。
    生机-重塑道路景观空间,使城市新区更具新潮、更具活力。
    生活-容纳生态、科普及休闲娱乐,丰富周边居民日常活动空间,让市民参与到景观中来,激活场地空间,提升市民幸福度,打造公园城市新样板,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。
通过开合有致的骨干树种、特色组团形成花园式街景,以樱花绿道、荧光跑道等特色串联社区公园,形成活力景观带;通过增加停留空间、丰富植物景观、植入现代科技、服务市民生活等,赋能城市交通带状空间有机更新。





三、工程特点

1、适地适树,打造城市天然氧吧
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,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,保留树形较好的乔木;以银杏、榉树、白蜡、海棠、紫叶李等乔木为主,配置四季不同的四时花木,形成植物的季相变化和竖向变化,优化视觉效果,让人们在体验城市景观的同时感受山林绿地的自然清新。注重乔、灌、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,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,发挥生态效益。充分重视环境的可持续性,力求建立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形态,使河流、湿地、水面和乔、灌、花、草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。







2、以人为本,营造舒适和谐环境
景观布置上重视人性化的需求,在道路建设及地面铺装上,注重和绿色环境融为一体,综合考虑线形、尺度、材料、色彩、肌理、功能等因素。运用块料、砂、石、木、预制品等面层,砂土基层,使道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,赋予道路铺装的生态环保功能。宜窄的休闲散步道、稍宽的主通道,能够满足游览观光的不同需要。各类设施共同营造出一个有序、美观、人性、科学、充满魅力的园林空间环境。

3、多措并举,提升苗木种植质量
根据设计要求,选择适宜的树形、规格,确保苗木无病虫害、无偏冠、无枯枝等现象。栽植前,对场地进行平整,使土地充分沉实,避免土地沉降现象;放线开挖种植穴,根据苗木的品种、大小确定树穴开挖规格;挖穴后,在树穴底部回填种植土及肥料。栽植时,选好主要观赏面的方向,照顾朝阳面,树弯尽量在迎风处,扶正栽植,树冠主尖与根在同一垂直线上,剪除不易腐烂的包装物,对重要的树种施生根剂等催生农药。栽植后,对苗木进行扶架固定,防止倒伏。
4、节点打造,营造步移景异景观
打破陈旧的交通环岛形式,以现代、简约、特殊的跌落式花坛,配置造型黑松、杜鹃、草花、草坪和景石营造自然、疏朗的交通岛景观;侧分带营造以娜塔莉、石楠柱相结合的特色景观大道;道路端头植被层次丰富,常绿乔木、开花小乔木、造型松搭配,加入木本花卉、草花、景石等元素。两侧绿化带植物造景,充分利用错落有致的地形,采用复层种植、品种多样、色彩搭配、疏密变化的丰富植物组团配置,形成四季常青,三季有花,步移景移。设施景观除了必要的灯具、标示牌、垃圾箱之外,还设置了极具观赏性,充满时代气息的雕塑、景墙等景观设施。旱溪部分更胜一筹,叠水、雾森、栈道、卵石、置石驳岸相结合,自然流线结合游憩设施布置。





四、施工难点

1、尊重场地,统筹原有绿化
项目建设秉承尊重现状,合理利用的原则,对原有长势、造型较好的乔木进行保留、移植,进行梳理、提升,增加高大色叶乔木背景林、低矮花灌木,组成新的自然生态群落。
因移栽苗木较多,为了保证成活率,在移植过程中使用了公司研发的《一种提高木兰科大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(专利号201611037846.8),在开挖时用铁锹等工具沿木兰科植物主干逐渐往外、往下开挖,挖至侧根时顺侧根延伸方向开挖,至第一层侧根全部裸露出来,去除侧根上多余的土,仅保留宿土,并保证侧根上的须根系完整。

2、土壤改良,保证苗木成活率
原地貌较为平坦,土壤板结,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《一种土壤改良剂》(专利号201510519374.9),通过微地形整理后拌和,快速改善土壤pH值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同时竹粉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、糖醇镁作用下持续变为腐殖酸,不断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提高植物对土壤内有毒金属的吸收,促进植物生长,提高植物成活率。
该项目施工战线长,内容多,工期紧,技术要求高,施工班组存在多处交叉施工。项目部在开工前通过科学规划、安排施工进度,合理统筹人、材、机的管理,配备了强有力的项目技术人员、施工班组来解决工程中的难点、重点问题,确保了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展,打造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、兼具生态自然的城市绿道,串起一路风景,添彩美好生活。